微思客WeThinker
上海沙龙
01
在法学院学过一些知识的人,常有掌握“确定解”的自信,以此评点世事。众人酒醉我独醒。
从事法律职业后,职业标签或光环加剧了这种“专业”自信,似乎天然获得公共议题的话语权,摆出一些规范条文和实务见解,一副恨铁不成钢模样。公众怯于“专业壁垒”,声势陡弱,侧耳恭听。
少有人反思,法律从业者、法学院学生是否真在公共讨论领域强于他人?公众该如何看待这一群体颇有特色的发言方式?法律人又该如何参与公共讨论?也少有人质疑,这些沾有专业色彩的言论,是否真因法学知识的独占性,而有别于常识讨论,分析论证清晰漂亮,直指问题本质?
如何参与公共讨论,或许法律人与其他公众一样无知。我们一起听听资深媒体人石扉客老师怎么说。
对话嘉宾
沈亚川,笔名石扉客,资深媒体人,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,先在高校法学院任讲师,后从事职业新闻工作,历任《21世纪环球报道》记者、央视《社会记录》编委、《南都周刊》编委、《博客天下》杂志社主编、新浪网副总编等职,兼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业界导师、华东政法大学法制新闻研究中心研究员等。年获IJP传媒项目奖学金赴德交流,年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(JMSC)访问学者。长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