实现乡村振兴是当前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,但围绕乡村振兴如何实现诸多专家学者和农民有一个较大的争论,那就是农民要不要走职业化的发展道路?用职业农民替代农村里世世代代以农为生的农民,用职业化的思路推动农业的发展。
什么是农民职业化?
几千年来,农民一词已经成为一个人身份的象征,由此而来,农民也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。甚至被社会默认成贫穷的代表。而农民职业化,就是通过培养农民,让农民成为一种职业,具备文化、技术、懂经营和管理,专门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的一个群体。要淡化农民身份的象征。
支持农民职业化的理由
很多专家通过大量的实际调研和论证,得出乡村振兴一定要走农民职业化的道路。原因是三点:一是乡村振兴中,农村已经无人才可用,大量的年轻人以进城定居为梦想,心思不在农村。二是农村发展缺乏懂技术的农民。随着农业技术的提高,老一代农民已经无法掌握先进技术。三是农村缺乏懂市场懂经营的农民。如此下去,农民振兴面临无人,无技术,无市场的尴尬困境,所以要推进农民职业化发展。
反对职业化理由
几千年来的经验表明,土地问题始终是经济发展的核心。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也是以土地问题为核心。推行农民职业化从根本上是利于乡村振兴的,但从目前农民职业化的趋势来看,农民职业化最终的实现形式是:农业种植大户、新型农场主、农业企业等模式。农民的土地会以流转等形式集中到职业农民手里,农民将逐步被排斥在农村经济发展之外,最多在农业企业打工。土地将集中在少数人手里。
农民到底要不要职业化?
农民职业化发展是利于农业产业的发展,也利于形成农村经济的增长点。但从农民角度来说,农村土地会大量集中在少数人手里,有可能会造成农村内部的贫富差距日益扩大。您认为在乡村振兴中,农民要不要走职业化的道路?